要VR 不要數據線!盤點五大無線VR解決方案
受限于科技發展水平,目前沉浸感最好的VR系統,例如HTC Vive和Oculus Rift,都需要使用數據線保證傳輸高質量圖像的穩定性和低延遲。但我們知道數據線不僅帶來安全隱患,而且容易打破沉浸感。當然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有兩種,一種是VR一體機,另一種就是高端PC VR的無線傳輸技術。
消除高端PC VR數據線的限制是一個顯而易見的需求,但卻沒有顯而易見的解決方案。解決這一問題的難點有三個:帶寬,延遲和價格。此前的無線視頻傳輸技術無法達到這個要求,所以2016年三大高端頭顯都使用了數據線方案。
不幸的是,盡管數據線帶來了穩定流暢的圖像,它也容易打破VR沉浸感。尤其在體驗房間級VR時,玩家會到處走動甚至跳躍,這根數據線不僅會在后腦部位產生牽拉感,還會令玩家因為擔心被絆倒而小心翼翼,在虛擬現實中放不開手腳。如果能夠去除這根數據線,VR沉浸感和自由度就能進一步提高。
現在,至少有7種方案可以解決這個問題。VR之家編譯的這篇文章將帶領大家了解這些內容,了解它們的優缺點和定位:
IMR-Immersive Robotics
IMR無線VR技術與其他公司的技術之間最大的區別在于IMR已經為VR硬件專門制定了一個標準,方便在任意VR設備之間傳輸VR視頻。具體來說,市場上出現的其他方法傾向于使用H.264或類似的芯片解決方案。IMR致力于解決這些技術存在的普遍問題,IMR并不會進行幀間比對,因為這樣會立刻將延遲提高至少11ms(90FPS條件),舊有技術都存在這個問題。IMR VR壓縮標準專為VR開發,是這個領域最獨特的技術。其壓縮率高達90%以上,采用硬件處理以提高速度。
IMR基于這套標準為無線傳輸和VR視頻串流開發了一套算法和硬件。算法和硬件并不僅僅解決一個難題,這一標準適用于所有VR廠商,它不僅可以用于VR,還可用于UAVs和機器人領域。
這一標準在壓縮率和延遲方面都十分出色,下面是對其特性的具體描述:
高速數據傳輸:95%的高壓縮率使得壓縮解壓縮等延遲低于1ms,VR體驗中延遲越高體驗越容易頭暈。
圖像質量:壓縮過的圖像質量幾乎看不出與原圖的區別,并且延遲等問題更小。
眼球追蹤:IMR的算法融合了單通道動態壓縮技術,并支持眼球追蹤。更進一步,算法內建彈性機制,進一步支持自定義壓縮。
通用性:IMR技術同時支持802.11ac和802.11ad,并對其他受限于帶寬的應用有幫助。
多重應用:IMR壓縮標準支持不同設備的點對點數據傳輸,例如PC,智能機、VR頭顯、全景相機等。
KwikVR
相比其他方案,KwikVR的優越性很難說明白。因為官方還沒有做過對比實驗。其他廠商的方案都宣稱延遲僅在1~2ms,而這個技術卻沒有這么強大。不過,KwikVR方案并沒有使用幾乎可以算是標配的60GHzWiFi技術,他們傾向于使用現在普遍應用的5GHz技術,他們認為自己的方案目前來說更加優秀,但這些就交給消費者定奪了。
NGCodec
我們可以簡單從兩個方面對無線VR進行歸類,一個是使用的無線電頻段,另一個是壓縮方法。
主流無線電類型:
WiFi 802.11ac 5GHHz & 2.4GHz
WiFi 802.11ad 60GHz
5G LTE 蜂窩網絡
不確定頻率的私有專利無線電
NGCodec使用802.11ac和LTE。它們最大的好處就是傳輸距離和穿透力比較強。60GHz穿透力很弱,被人體擋住就會失去連接。802.11ac傳輸距離更長,支持多房間體驗。802.11ac的成本也更低,并且所需要的天線也更加小巧。它具有低功耗長續航的優點。
多種壓縮格式:
JPEG 壓縮比 3:1
JPEG 2000 壓縮比 6:1
MPEG H.264 壓縮比 100:1
MPEG H.265 壓縮比 200:1
專利壓縮技術
NGCodec技術使用了MPEG H.265編碼格式,壓縮比為200:1,舉例來說,1080p60的原始視頻原始碼率為3000Mbps,壓縮之后則是15Mbps,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5G或者光纖網絡進行云端VR視頻串流。這項技術最大的特點應該是使用的全部是主流技術,支持度較好。
Nitero
其他廠商致力于為目前的VR頭顯開發無線傳輸外設,而Nitero則開發了專門的無線VR嵌入式方案,滿足未來VR頭顯的需求。
該方案提供微秒級延遲壓縮引擎,支持無需版稅的視頻編碼,傳輸延遲只有區區1ms。該模塊的功耗低于1W,廠商需要將它直接植入未來發布的頭顯中使用,這個方案的成本非常低,有助于無線VR的普及。
它使用下一代WiGig技術(Intel主導WiFi技術),憑借先進的波束成形技術提供更遠距離的VR體驗,技術支持廣泛,專為計算機圖形設計的反向通道,眼球追蹤,3D立體音頻等都提供獨家支持,無需外掛其他芯片。
QuarkVR
這個方案將視頻壓縮和專利串流技術整合在一起,支持更高分辨率和多用戶場景,是專為VR主題公園和游樂場準備的技術(這些場景下需要同時向多個用戶傳輸視頻)。
廠商認為未來圖形壓縮、串流技術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,因為我們對分辨率的需求越來越高,4K,8K...同時我們會逐漸走向云計算。GPU等高性能硬件只存在于服務商的機房里,用戶只需要攜帶低功耗的設備,借助網絡獲得處理后的圖像等內容即可。
當然,壓縮解壓縮過程必然會帶來更多延遲,不過人們在這方面已經進行了深入研究。QuarkVR將開發一種網絡版的圖像補償技術,類似Oculus的異步空間扭曲(ASW)彌補這個問題。
當然,還有其他公司也在開發類似的無線VR技術,例如Vive X加速器項目TPCAST,當然大部分技術都是基于60GHz的無線電技術。我們也曾測試了部分技術,但由于并沒有在同一條件下進行,所以無法得出合適的結論。期望這些技術能盡快走向成熟的商業化應用。
未經授權,禁止轉載,違者必將追究法律責任。
文章點評
相關閱讀
-
可以為師矣?英國VR行業號召向中國學習賺錢門路
中國的VR賺錢門路似乎成為國外的追求,但中國好像也都沒賺到錢吧?...
- 第二款Vive無線VR Quark VR支持多人無線對戰
- 年費$500 廉價版Vive追蹤器全身體感有什么用?
- HTC:想用Vive追蹤器你還需要VR頭顯
- VR版怪物獵人《星際獵人VR》讓你成為頂尖獵手
- 拳皇VR版?《Space fist》展現最強格斗